《史记》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,为二十四史之一,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。这部史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间,共计三千多年的历史。
乐毅,其先祖为乐羊,曾是魏文侯的将领,为魏文侯征战中山国,被封于灵寿。乐羊去世后,其后代子孙便定居于灵寿,中山国复国后,至赵武灵王时再度被灭,乐氏后代中出现了乐毅。乐毅贤能,喜好兵法,被赵国人推荐。后因武灵王沙丘之乱,乐毅离开赵国,前往魏国。
燕昭王因为齐国在子之之乱后大败燕国,对齐国充满了怨恨,并时刻不忘向齐国报仇。燕昭王为了增强国力,招贤纳士,礼遇郭隗,以吸引天下贤才。乐毅被魏昭王派往燕国,燕昭王以宾客之礼待他,乐毅最终委质为臣,被任命为亚卿。
当时,齐湣王势力强大,南败楚相唐眛,西挫三晋于观津,并助赵灭中山,破宋国,拓地千余里。齐湣王与秦昭王争夺帝位,但不久便自行放弃,诸侯国皆欲背秦而服于齐。然而,由于齐湣王自矜,百姓不堪其暴政。燕昭王因此欲伐齐,乐毅建议联合赵、楚、魏三国,共同伐齐。乐毅率五国军队大败齐军,取得了辉煌胜利。
燕昭王去世后,其子即位为燕惠王。惠王对乐毅有不满,加之齐国的反间计,乐毅被燕惠王猜忌,最终被派骑劫代替其位,乐毅则西降赵国。赵国封乐毅为望诸君,以此震慑燕、齐两国。
乐毅在齐国征战五年,攻下七十余城,皆设为郡县归属燕国,唯莒和即墨未下。后燕昭王去世,其子惠王即位,乐毅被猜忌,被迫离开。乐毅在赵国期间,其子孙亦在赵国为官,其后裔在赵国灭亡后,逃至高密,其中乐臣公因研究黄帝、老子学说而在齐国显名,被尊为贤师。
乐毅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精神,在《史记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。他的战略主张、历史功绩以及忠诚之心,都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。尽管其最终遭遇不幸,但他的事迹和精神仍被后世传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