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种业正处于历史的重要拐点,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机遇。如果不能通过深刻的改革实现浴火重生,那么在这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,中国种业很可能会被边缘化。这并非危言耸听,而是现实情况的深刻反映。
全球种业格局已经由巨头垄断,中美市场约占全球七成。种子行业作为农业产业链的起点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然而,行业的特性决定了集中化的趋势。高昂的研发投入和巨大的法律成本使得小企业难以生存,规模化和多元化成为全球种业巨头的核心发展逻辑。
中国种业虽然规模庞大,但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。“两杂”(杂交作物)是商业竞争的主战场,但受农民自留种的种植习惯制约,种子商品化率较低。此外,我国种业仍处于初级阶段,企业数量和规模虽有所改善,但市场力量仍以中小企业为主,这导致了重复建设、产能过剩、恶性竞争等突出问题。
种业市场的“公地悲剧”现象也十分明显。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上缺乏全局规划,常常导致市场偏离最优状态,库存高企已是种业常态。同时,监管不力也使得“劣币”横行,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给套牌种子等恶性行为创造了生存空间。
然而,变革的力量正在累积。2016年新《种子法》的施行,开启了品种审定制度的新时代,促进了新品种的爆发式增长,中国种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。研发能力强、品种资源丰富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,而品种同质化、结构单一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。
此外,整合的浪潮仍在持续。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推动下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将催化种业变革。节水节肥节药、适宜机械化轻简化栽培及品质优良的新品种将成为市场主流,研发水平高、品种优良、产品结构合理的种子企业将受益于这一长期趋势。
面对全球种业巨头的竞争,中国种业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和持续创新,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,实现真正的浴火重生。
报告来源:广发证券(张斌梅、王乾)